为什么我们不应该上杠杆
1、假设你有100万本金、融资100万,资产合计200万元,满仓满融一只股票,此时本金:融资的比例是1:1。
2、如果你投资决策正确,该股票翻倍,账户资产变为400万元,本金:融资的规模是300万:100万——此时,本金对融资的比例从1:1变为3:1,杠杆对于账户的“加速”作用明显削弱。
3、如果你投资决策失败,该股票跌了25%,账户资产变为150万元,本金:融资的规模是50万:100万(融资规模是不会变的)——此时本金对融资的比例从1:1变为1:2,杠杆对于账户的“加速”作用明显加强,再来一次跌停的伤害加大。在上述数学模拟中,出现了“越涨杠杆越低、越跌杠杆越高”的奇特现象,反映在交易实操中,就是投资者会感觉怎么涨的时候没那么快,跌的时候突然快得飞起?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画个曲线图看看。
1、借来的钱是要还的,且融资金额固定,不会跟随你的净资产规模而改变,但是你的净资产是会波动的。
2、理论上,你可以根据最新净资产上调下调杠杆规模,而且0滞后,但在现实操作中这是不可能的,券商风控不会让你这么干,你也不可能0延迟地调整仓位。
3、考虑到要融资利息是固定,这会让情况变得更糟。因此,从数学上来看,杠杆游戏天然就将投资者放在概率的劣势位置。
因为感觉用杠杆更容易赚钱,但我们要承认事实:杠杆是不会增加胜率的,只会放大波动。你说的上融资容易赚钱,是只看向上波动。什么叫放大波动?就是放大了向上的波动,也放大了向下的波动。但注意,向上波动与向下波动的意义是不对等的。
当你引入融资仓位后,往下是有一条死亡线的,一旦触及马上宣告game over,即会被强平出局;
但往上呢?并没有一条线叫胜利线,宣告你游戏获胜、不用再玩了。
往上,没有终点线宣告你永久获胜;
往下,却有一条线宣告你永久出局。放大波动后,这一不对等的概率劣势变得更加糟糕,杠杆越大越糟糕。
复利曲线决定了,不管你前面赚了多少,打出多少个全垒打,一次跌50%就是没一半,一次跌100%就是没全部。也许你很有钱,可以承担N次1000万元的损失,但没有人可以有钱到承受一次100%的损失。
这个数学计算不会考虑你的过往业绩、投资年限,对所有人都公平。用芒格的话来说,就是一个不论多大的数字,乘以0都只能是0。
当投资者主动使用杠杆且沉迷其中后,你的投资组合就引入了这种“出局”风险,不管这个概率你觉得有多小,总之这个风险诞生了。
而且,随着时间的推移,你曾以为很低的风险可能被低估了,因为风险是很难预测的。我知道有个投资者买乐视网赚了几个千万元,满以为可以财富自由了,但在一次强平后一切打回原样——相信我,那是很痛苦的。
如果那你还觉得这个风险不大,不妨找经历过2015强平潮的人聊聊,你绝对不会想体验一次。霍华德马克斯有句话说得很精辟,“使用杠杆不会使投资变得更好,也不会提高获利概率。它只是把可能实现的收益或损失扩大化。这个方法还引入了全盘覆灭的风险”。
我也很欣赏帕伯莱的一个观点,如果你胜率够高,找到了优秀的企业、有价值股票,哪怕不用杠杆,长期来看你也会赚很多钱。
但如果你胜率不高,做错了决策,杠杆会让你死得更快。
噢,人生本来够艰难的了,何必还要面对这种痛苦
。
杠杆是具有上瘾性的,一旦你习惯了杠杆放大数倍的涨落,很可能会对平常的波动没有感觉,毕竟一个涨停也不过是10%。关于杠杆,我听一个老股民说过三句让我不寒而栗的话。
一个是在2015年我劝他卸下杠杆,不要承担过多风险,他回复我,“不能还融资,还了就借不回来了”。
一个是股灾后建议他不要再用杠杆了,他回复我,不行,不用杠杆赚钱太慢了。
一个是最近我唠叨他不要用融资了利息很重,他说不会啊,券商融资利率看起来不高啊。(这里又要引用霍华德的观点:“(8%~11%)很少有人意识到,稳定获取这一水平的收益是一个多么非凡的成就——简直好到不像是真的”——然而,券商却可以稳定地你从这里收走8%的收益,只要你一直在用杠杆)。
这三句话反应了很多问题,但在心态上就是对杠杆的高度依赖、成瘾,也许有些投资者觉得我小小地上点杠杆没问题,但我记得很多赌徒一开始也是这么说的。
没事别挑战自己。
当你融资买入一个股票后,你就不再是押注公司,更多是在押注市场:你是在赌,在你预计的时间内股价不会出现超预期下跌。
一个公司好不好、有没前途,这是有科学的方法可以分析和讨论的,也是可证伪可证真的。
但一只股票的股价是否会出现超预期的大跌,这大概是没有办法笃定的,且无疑偏离了价值投资的思考范畴。
如果我们要强行将两者结合,那无疑我们是在玩一个更高高难度的游戏:你既要押注自己看公司的眼光,还要寄望于股价短期内不要剧烈向下波动——假如短期股价运动真的是可预测的话。
公司业绩不好,也许你还可以骂骂曹德旺。
股价大跌导致强平,大概就跟曹德旺没什么关系了。
有一个有趣的事情:劝告别人“不要乱穿马路”跟劝告别人“”不要上杠杠”是很相似的——同样的唠叨,同样的老生常谈,同样的讨人厌。
还有很多一些有趣的相似点。
譬如说在动机上。为什么人会乱穿马路?因为没耐心等红绿灯、走斑马线,想快点过马路。
为什么投资者会想要上杠杆?因为嫌赚钱不够快,想快点财务自由。
又譬如说,这两个行为看起来都是挺安全的,因为每年都有很多人乱穿马路却没事,也有很多人使用杠杆却没事。
那为什么老奶奶还要唠叨你不要做?
因为一旦出事几乎没有人可以承受后果。最后一个共同点是,不管老奶奶怎么念叨不要乱穿马路,还是会有精神小伙表示自己身轻如燕、健步如飞,可以灵活地躲开车流快速过马路,红绿灯斑马线都是留给小学生的。
同样地,不管巴菲特如何明确说不要用上不要用margin(这几乎是巴菲特语录中最没有歧义的话了),还是会有巴菲特的信徒表示我能我可以,成熟专业的投资者能够驾驭杠杆,0杠杆是说给新手和书呆子听的。